生態環境
主要負責人:廖人頡
協助:張皓鈞
行政區:信義區 |
山中的小蟾蜍 |
虎山、豹山、獅山、象山所組成的四獸山 |
路上看到的??蟲蟲 |
臨臺北市信義計畫區的東南方,四座像動物的山,靜靜地護衛著臺北,這就是南港山和四獸山。從北而南,分別是由長的像虎、豹、獅、象的虎山、豹山、獅山、象山所組成。 虎山:虎山自然步道呈環狀步道系統,登山囗位於福德街251巷底,可從松山慈惠堂旁(如20號登山囗)或從虎山溪旁步道進入(如19號登山囗)。 由慈惠堂進入之步道是以花崗岩舖設而成,登頂前分成兩條連接南港山縱走步道,一條經山神廟,另一條經黃蟬園。由於步道階梯坡度均較陡,不常登山者會有點吃力。 從虎山自然步道的復興園處向西看,虎頭位置為松山奉天宮,與奉天宮後波浪起伏的山脊線結合,呈現出伏虎欲躍之勢;松山家商後方即是虎山的西側,寫有「效忠領袖」四個大字的岩壁。 |
虎山以前的礦坑耶!! |
象山:象山是四獸中形態最傳神的,範圍也最大,更是南港山系步道系統中目前規劃設置最完整的一條步道。它屬雪山山脈西麓邊緣的丘陵,山勢不高,因緊鄰都市邊緣地帶,登高遠眺,北市都市風光盡收眼底,為一絕佳之展望點。 從五分埔方向看,伸至松山路福德街口的是象鼻,巨石公園處是鼻樑和額頭,至中強公園則是後腳,象之全貌頗能意領神會。 象山自然步道以象山為基點而鋪設,步道材質為花崗岩,非常精緻,走在其上平坦舒服,沿途涼亭之景點不少,可供休息問並欣賞週遭風景,很適合全家一起登山賞景。主要的登山口有靈雲宮口(第4個登山囗)、市立療養院(第5個登山囗)、永春崗公園(第7個登山囗)及北星宮(第18個登山囗)等處。 |
四獸山常見的﹝筆筒樹﹞ |
豹山和獅山:豹山及獅山可從永春高中或公車總站向東望,兩座巨大的岩山分別是左側的豹頭及右側的獅頭。 若想俯視臺北盆地,可從象山的展望平臺、逸賢亭,或巨石公園左側的石階,以及虎山復興山崗上視野開闊的步道上眺望,則整個臺北盆地將一覽無遺。北面的大屯山、東北的五指山、西北的林口臺地及盆地內截灣取直的基隆河 ,高樓大廈、鱗次櫛比,從這裡也可以看得一清二楚。 四獸山地質,主要由砂岩及頁岩構成,由岩層的化石推斷應是「華南古陸塊」上河川長期輸沙於海中,在海底沈積結而成沈積岩。大約六萬年前同樣的擠壓力,在臺北附近造成斷層,使臺北陷落為盆地,並在南港山西北側形成陡 直坡,下方則為四獸山。 此丘陵屬臺灣西部逆衝斷層山地,為逆斷層西側為上盤,高度起伏不大,本區的斷層稱臺北斷層,逆衝結果造成新生代第三紀地層重覆出現及地層東向傾斜,加之砂、頁岩的差異侵蝕,是很好觀察單面山的地點。 而其中「海相沈積岩層」主由古老的大寮層和後形成的南港城互層,而夾於其間的是生長於岸邊的植物,被河水沖刷入海掩埋,長期受熱受壓形成煤炭,也孕育了日後本區開挖煤礦的一頁。 |
虎山中的山壁 |
資料來源:四獸山自然步道介紹路牌、錫(王留)文教基基會、我的赤腳旅行- 四獸山森林、台北市政府建設局環境生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