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聽障奧林匹克運動會(英文:International Deaflympic Games,英文簡稱IDC,簡稱聽障奧運)又稱達福林匹克運動會,原名世界聾人運動會,是奧林匹克家族(Olympic Family)之一。世界上只有5大賽事可以使用奧會會旗,除了聽障奧運外,另有奧林匹克運動會,特殊奧林匹克運動會,殘障奧林匹克運動會,以及青年奧林匹克運動會。 聽障奧林匹克運動會(Deaflympics)的前身是世界聾人運動會(Deaf World Games )。第1屆世界聾人運動會於1924年在法國巴黎舉行,為全球最早舉辦的身心障礙類運動會。當時僅有來自歐洲各地的9國145位聽障運動員參賽,隨後,參賽的國家和人數不斷增加,到了2005年澳洲墨爾本第20屆時,已達97國3660名運動員、代表團職員等人參賽。其競技水準也不斷提升,男子百米短跑的聽障世界紀錄10秒21、 世界聾人運動會自1924年肇始之後,一直只有每4年舉行一次的夏季運動會。到了1949年第1屆冬季運動會終於在奧地利Seefeld舉行,當時共有5國33人參賽。2007年將於美國鹽湖城舉行第16屆冬季聽障奧運會。 2001年5月,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IOC)有鑒於在ICSD主導 之下的世界聾人運動會辦得極具規模且具有聾人文化的特色,決議同意更名為聽障奧林匹克運動會(Deaflympics),並自當年7月義大利羅馬第19屆起實施。全球聽障體壇的每一份子看到聽障體育獲得IOC的肯定,都振奮莫名。 2009年第21屆夏季聽障奧林匹克運動會在台北舉行,共有19個競賽項目,包括:田徑、羽球、籃球、保齡球、自由車、足球、手球、定向運動、射擊、游泳、桌球、網球、排球、沙灘排球、水球、角力、空手道、柔道及跆拳道。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