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查源起

認識籃球

隊員資料

榮譽事蹟

隊員的一天

行事曆

線上評量

踏查週記

人物專訪

參考資料

踏查緣起
 
請按右邊連結->

籃球起源於美國

資料來源 http://basketball.infobees.com/index.htm 籃球資訊網-運動起源

籃球運動起源於美國,運動的始創者是加拿大人詹姆斯奈史密斯。

         1891年詹姆斯奈史密斯在美國馬薩諸塞州斯普林菲爾德市基督教青年會國際訓練學校(現今春田學院的前身)當體育指導員。 麻省的冬天在11月就開始下雪,室外運動只好停止,但當時的室內運動只有體操與器械操,學員們覺的無聊而無精打采。 詹姆斯奈史密斯便想一種能引起同學活動興趣的室內團體運動,讓大家快活起來。 奈史密斯將兩隻桃籃別釘在鍵身房內看臺的欄杆上,桃籃上沿距離地面3米,用足球作比賽工具,向籃投擲。投球入籃得1分,按得分多少決定勝負。每次投球進籃後,要爬梯子將球取出再重新開始比賽。後來逐步將竹籃改為活底的鐵籃,再改為鐵圈下面掛網。

        最初的籃球比賽,對上場人數、場地大小,比賽時間均無嚴格限制。只需雙方參加比賽的人數必須相等。比賽開始,雙方隊員分別站在兩端線外,裁判員鳴哨並將球擲向球場中間,雙方跑向場內搶球,開始比賽。持球者可以抱著球跑向籃下投籃,首先達到預定分數者為勝。1892年,奈史密斯制定了13條比賽規則,主要規定是不准持球跑,不准有粗野動作,不准用拳擊球,否則即判犯規連續3次犯規判負1分;比賽時間規定為上、下半時,各15分鐘;對場地大小也作了規定。上場比賽人數逐步縮減為每隊上場5人。

        1904年在第3屆奧林匹克運動會上第1次進行了籃球表演賽。1908年美國制定了全國統一的籃球規則,並翻譯成多國語言,發行於全世界。這樣,籃球運動逐漸傳遍美洲、歐洲和亞洲,成為世界性運動項目。

 

籃球在台灣的發展

資料來源 http://163.20.58.6/blog/post/4/232 East Blue 台灣籃球史

        在台灣可查到最早的正式比賽是道明盃,而民國39年開始的全省聯賽,則是最具歷史性的錦標賽。民國36年的道明盃籃球賽,在台北市新公園的「鑲邊籃球場」上演,是由當時省政府社會處第三科主辦,但實際負責人為黃震球,後由子黃偉成率領美國聯隊回國,造成新風潮,父子兩人對台灣籃運的奉獻不淺。

       台灣省體育會籃球協會成立於民國38年7月21日,民國40年元旦創辦全省籃球聯賽於「鐵路球場」,成為至今最具歷史性的比賽。兩個多月後又籌辦週末籃球邀請賽,對台灣籃球草創期有很大的幫助。台灣省體育會籃球協會為慶祝九九體育節,特別舉辦「九九盃」籃球賽,分別在鄭州路鐵路球場和中華路憲兵球場舉行。民國41年舉辦的介壽盃更是匯集的各地華僑,向國家、領袖致敬,這是三軍球場的輝煌期。民國43年舉辦的四強籃球義賽,邀請七虎、警光、鐵路和籃聲演出。

全省籃球聯賽:是早期台灣唯一的大型比賽,從民國39年到80年之間,時間長達41年的的歷程,是台灣全省聯賽在發展全國聯賽的政策之一,但終於也走進歷史。早期比賽分為男女甲乙組進行,後期則分為社會男女組和學校組進行,民國81年第41屆比賽只分成男女組以縣市代表隊名稱對抗,同時也畫下了這項比賽的句點。

介壽杯籃球賽:政府遷台初期,為鞏固全國軍民同胞的中心思想,並團結海內外青年力量,所以由政府主辦大規模的介壽盃籃球賽,歷來參加比賽的華僑球隊,包括當時烽火連天的地區,和已經承認中共政權的國家,在當時成為亞洲籃壇空前盛會,也收到凝聚民心的效果。

同鄉會祝壽杯:是各省老鄉大團結,誰也料想不到同鄉會的力量在籃球場上是那麼強,同樣是為先總統祝壽,但在籃球賽中會師更顯出無比的凝聚力,除了球員的全力以赴之外,上從政要下到觀眾莫不以自己的同鄉為榮,公賣局體育館在同鄉會祝壽杯賽會期間真是冠蓋雲集。

自由杯籃球賽:民國42年間韓戰正激烈的進行著,許多被匪偽證權押上火線的民兵,忍無可忍之下決定投奔自由,終獲國際正義力量的協助,陸續於第二年初分批抵自由祖國,台灣各地都掀起歡迎熱潮。當初大力推動籃運的國軍體育促進會,一方面為了歡迎反共義士,同時也為紀念自由日,於是創辦了自由杯全國籃球賽。

全國社會甲組籃球聯賽:由教育部下令大力推動籃球聯賽制度,新任籃協理事長王人達全力配合,首次試辦的全國社會甲組籃球聯賽,於民國79年11月15日在台北體專體育館揭幕,分三階段、四個多月的賽季,進行163場比賽及2場男女明星賽,終於在民國80年3月23日在板橋體育館圓滿閉幕。

        在此之後CBA中華職業籃球籃賽的誕生締造了短暫的籃球美景,後因球團財務不健全,相繼解散球隊,使台灣的籃球運動跌入谷底乏人問津,直到前年SBL超級籃球聯賽的誕生,才慢慢的讓籃球熱潮恢復,球迷也漸漸回籠。

        由於筆者父親曾經代表過虎風隊及國光隊在四、五零年代的盃賽中奔馳奮戰過,所以筆者對於早期這一段籃球史的風潮並不陌生,記得家父常提起:以前他們在三軍球場比賽時,可是萬人空巷一位難求呢。但近年來,在中華體育館燒掉及CBA中華職業籃賽停擺後,台灣的籃球也陷入了前所為未有的低潮,讓年輕一代的學生的印象中只有美國NBA籃球賽,我希望借本篇文章的內容介紹,能讓年輕一代的籃球迷能夠瞭解,台灣的籃球也曾經有過輝煌的歷史。

 

奧運會籃球發展史

資料來源 http://www.aoyunzhishi.com/xiangmu/27.html 奧運知識

     1904年,在美國聖路易斯舉行的第3屆奧運會上,美國的2支球隊首次將籃球進行了表演展示。1936年,在第11屆柏林奧運會上,男子籃球終於被列為奧運會的正式比賽項目。而女子籃球,直到1976年的第21屆蒙特利爾奧運會上才成為正式的比賽項目。

  回顧奧運會籃球的發展,原國際籃球聯合會秘書長波?斯坦科維奇曾說過:“1936年在籃球史上應大書一筆。”毫無疑問,籃球項目能登上奧運會競技舞臺,對於籃球運動的發展具有里程碑的意義。

  在第11屆柏林奧運會上,共有來自北美洲、南美洲、亞洲、歐洲和非洲的21支球隊參加了籃球比賽,成為當時柏林奧運會團體比賽項目中參賽隊伍最多的一個項目,顯示了籃球運動的巨大魅力。

  當然,這屆奧運會的籃球比賽的水準還不高,最後的總決賽是在美國隊和加拿大隊之間進行的,兩隊的比賽結果是19:8,美國隊獲得了奧運會首屆籃球比賽的冠軍。我國著名籃球裁判舒鴻先生擔任了本場比賽的臨場裁判工作。 時至今日,雖然奧運會籃球比賽只設男女2個團體項目,各有金、銀、銅3塊獎牌,但各國都非常重視奧運會的籃球比賽,可以說奧運會籃球比賽已成為當今世界籃球大賽中最重要的賽事。

  從歷屆奧運會籃球比賽來看,世界強隊多集中在歐美,美國男、女籃尤為突出。在過去的16屆男子籃球和8屆女子籃球奧運會比賽中,美國男籃獲得了12次冠軍(前蘇聯獲得2次冠軍,前南斯拉伕和阿根廷各獲得1次冠軍);美國女籃獲得5次冠軍(前蘇聯獲得2次冠軍,獨聯體1次)。

  目前,美國籃球依然保持著領先地位,但隨著1992年允許職業選手參賽和美國NBA推行的球員國際化戰略,一些世界級的強隊與他們的差距正在縮小。誰是奧運會男籃冠軍,已從以往的沒有懸念發展到現在的撲朔迷離。